将来企业销售效率很大提升
互联网的进步,全球经济已打造了24小时的商业循环,全天候地将客户与企业联系在一块,企业将商品信息以最快的方法输送给买家,而买家则通过因特网选择所需商品,更多的是依据个人的需要,向企业提出商品、价格等需要,然后企业依据上述信息设计制造商品。因为企业与客户可在地球任何角落任何时间通过互动方法,进行产品买卖,因而大大提升买卖效率。成笔交易平台占比率大幅度降低。历史上,大部分销售以成笔买卖为基础,这种一次性的产品买卖缺点是不考虑购买者以后的需要或者总的企业前景,其追求的是销售数额,只须不断卖出去,卖给大家都不重要。但在常识经济条件下这种成笔买卖将急剧降低,以后的商品或服务需要更具个性化,也就是说商品或服务会因人而异,同一标准的商品市场将愈加少,企业的销售将大幅降低。资信科技的进步,使企业大多数的商品通过网上销售出去,销售队伍将大幅减小。在80年代中期,计算机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拥有40万人的销售队伍,而到目前,降低到 27.5万,CPS大幅降低。第一,因为销售队伍不断降低,减少企业CPS;第二,常识经济年代大多数销售是坐在办公室里,以电商的方法向客户营销推广商品,企业减了派员外出成本,目前IBM有15%销售通过网上电商方法营销推广商品;第三,企业不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用于庞大的电视广告,而通过上网方法推广。
买家的需要完全个性化
过去企业品牌营销手法是将相近需要的客户群体作为商品的设计、制造及销售的目的,对于个性化的需要不予考虑或没办法满足。伴随科技的进步,这种完全个性化问题得以解决。需要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如前所述,将来的常识经济年代,市场将是“供给”决定“需要”。买家看到或试用商品之后才了解是不是符合个人的需要。因此,对企业来讲买家的需要是高度不确定及模糊的,市场需要调查意义有所降低,行为完全电子化。电子技术的进步把商品从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选到买家手中,买家的购物及付款使用远程网上方法,这种方法现在正以百倍的速度进步。
1992年全球网购约50亿USD,而到1998年已进步到1500亿USD。
将来市场将具备高度角逐性
在工业经济年代,市场的角逐是一个“适度角逐”,即企业使自己置身于与别的企业并立,而不是置身于直接对抗。在常识经济年代,企业为了存活进步,企业不能不破坏工业大户的角逐优势,并创造新的角逐机会。通过持续持续的短期变化打造新的营利和进步基础,即直接对抗。同时市场回报率也极高。常识投资收益不像工业年代的投资收益,总是获得较高收益,少则几十倍,几百倍,多则上千倍。现在美国航天计划开发的技术用于经济,每花1USD赚回14USD,每花费10亿USD即可使美国生产率提0.01%;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的投资收益为1:28。又如美国Microsoft公司1968年创立时年收益几百万USD,而到1994年已达60亿USD,它的股票市值600亿USD。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在常识经济年代也同样起用途,即高利润率势必随着着高风险性。据统计,美国在工业年代新品开发成功率平均为75%,而现时高科技新品成功率平均只有20%。导致市场高风险性主要因为常识经济研究与开发成就具备不正确性、常识资产的时效性及常识经济步骤复杂性。 从目前国内的现实状况出发,推进市场推广向高层次进步,跟上世界时尚,藉此推进国内社会经济全方位进步。企业必需第一转变营销观念,看重买家需要信息,积极调整营销组合,提升角逐意识。虽然国内经济改革已全方位向市场经济过渡,不少企业已形成肯定的角逐意识,但这种角逐意识的强度远远未够,有些企业仍然靠国家打折政策赚取收益过日子,如电信、铁路、汽车等行业企业。下世纪常识经济年代的角逐将是一个全球性的,不止是省内、国内或几个国家参与角逐的市场。企业假如以为对公司营销组合、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进行修修补补,即可应对信息年代大规模个性化、全球化营销的剧变,那将是一个错误。因此企业需要高度看重常识经济的到来,正视和积极参与这场营销革命。第二,企业需要结实地确立常识价值观,高度看重常识在商品设计制造中有哪些用途,充分认识常识的价值,推崇常识、智慧和创造作为常识经济年代价值观念的核心。